東方剪報:
上官婉兒,一代才女,在香消玉殞千年后,其墓現(xiàn)身咸陽,頓時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我們不妨循著歷史的足跡,去探究這位不凡女性所經(jīng)歷的是非恩怨。
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,唐代女官、詩人、皇妃。陜州陜縣(今屬河南三門峽)人,上官儀的孫女,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。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,掌管宮中制誥多年,有“巾幗宰相”之名。唐中宗時,封為昭容,權勢更盛,在政壇、文壇有著顯要地位,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。她曾建議擴大書館,增設學士,在此期間主持風雅,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,一時詞臣多集其門,《全唐詩》收其遺詩三十二首。710年,臨淄王(即唐玄宗)起兵發(fā)動唐隆政變,與韋后同時被殺。
家世顯赫 童年聰敏
相傳上官婉兒將生時,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,給她一秤道:“持此稱量天下士?!编嵤狭舷?,腹中必是一個男孩。誰知生下地來卻是一個女兒,鄭氏甚是不悅。但上官婉兒日后專秉內政,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,果然“稱量天下士”。
婉兒的童年是辛酸的。她的家世顯赫,她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,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(jiān)。麟德元年(664),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,被武后所殺,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。在掖廷為奴期間,在其母的精心培養(yǎng)下,上官婉兒熟讀詩書,不僅能吟詩著文,而且明達吏事,聰敏異常。
儀鳳二年(677),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,當場命題,讓其依題著文。上官婉兒文不加點,須臾而成,且文意通暢,辭藻華麗,語言優(yōu)美,真好像是夙構而成。武則天看后大悅,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,讓其掌管宮中詔命。